<!--go-->
三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
華夏戲曲百花齊放,流派眾多看似是一種好現象,卻又何嘗不是一種桎梏。
縱觀戲曲千年的沉澱發展,藝術表演形式得到傳承的同時,又受限於年代本身難以適應新劇目。
而戲曲一旦出了當地,很難受到其他區域人民的認可和歡迎,無形中也限制了戲曲的廣泛傳播。
與現階段影視學院報名的火熱現狀相比,華夏的戲曲人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
再加上戲曲藝術派票房不斷下降,市曲劇團經營困難,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演出人員比觀眾還多的冷清場景。
顧城環視一圈。
覺得在座的每一位大師,都比他有資格討論戲曲的傳承與發展。
“韓校長,要是討論流行音樂,我還能厚著臉皮點評幾句。”
“但要說到戲曲領域,我只能算是個門外漢。”
“以我對戲曲那幾分淺薄的理解,我怕冒犯了戲曲這門藝術。”
“顧城,你這話我就不喜歡聽了!”
韓中毅放下筷子,一本正經的反駁。
“一門藝術不能因為欣賞的人少,就對它無限拔高,戲曲最初也不是什麼高深的娛樂活動。”
“在民國那會兒,多少喜歡聽戲的文人雅士覺得京劇沒有文化,甚至拒絕登臺獻唱以免丟人。”
“戲曲它本身就是一門接地氣的藝術,要是把它束之高閣放在神位上供著,那將來還有何發展?”
說到這裡,韓中毅語氣多了唏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