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貌似這場風波就被楊堅三言兩語給糊弄過去了,可捲入這場風波的所有人心裡都明白,宇文邕未必不想懲治、甚至處死楊堅。
但宇文邕面對隨時可能崩潰的大局,本著為大局考慮的心態,終究還是恩寬一面,對楊堅和麾下諸將做出了妥協,只處以六十大棍這樣聽上去駭人的處罰,而對趙仲卿、楊堅之前稱得上“反動”的言談暫不下任何定義,可謂雷聲大雨點小。
不少將官悄悄鬆了一口氣,並無多少政治頭腦的他們以為這是皇帝胸懷寬廣,心裡多多少少存了幾分崇敬和感激,在知曉潼關被攻破,大軍兵敗風翼原之初的動盪軍心,也漸漸平復下來……宇文邕心裡也是無奈,他知道自己在那一瞬之間許多次動了要殺人的念頭,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並非無能,而是不能!
陣前殺了宇文盛,他捫心自問,絕不後悔。但此一時彼一時,兩軍決戰,宇文盛拒不出戰,不殺就會動搖軍心和宇文邕的威望;而值此之際,北周江山搖搖欲墜之際,他要是再臨陣殺將,無疑會走向徹徹底底的失敗。歷史上這樣的教訓還少嗎?
無非又是一場政治妥協罷了!
這種妥協,他的父兄,包括他自己都已經做了無數次。如果不是為了拉攏關隴門閥,全力抵抗高歡,宇文泰何必弄出八柱國那麼一個利益集體?以柱國家族為中堅勢力的集體,已然大有尾大不掉之勢,在他原本的計劃裡,這也是要必須拿出一個解決方案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