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先不提權力的事,畢竟這東西不能事後諸葛亮。當事人也永遠不會醒,權力的癮無法抗拒,就算去勸,袁世凱還是會義無反顧走上那條千夫所指的死路。
就是不知道算不算必經之路。
幾天後,新一期《SCIENCE》從美國郵了過來,吳君和秉志的關於噬菌體的文章刊載其上。
兩人看到後非常高興,這種級別的發現雖然夠不上大獎,但作為博士論文毫無問題。
——二十世紀初的博士可是相當值錢的。
李諭樂得看到,這時候國內的尖端生物學人才太少,比數理方面的還要少。
現代生物學幾乎就是站在微生物學以及後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上開始大放異彩的。
而醫學又與生物學密切相關,它們每進步一點,就能挽救成千上萬生命。
只不過病毒有點太超前,當下僅侷限於“發現”,想初步研究它也要等十多年後電子顯微鏡的發明。
病毒在生物界號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摸索它的性質都很難,最多就是再研究研究如何培養之類,這也不是容易事,——去年學者才成功在實驗室完成病毒的體外培養。
總之這項研究的成功讓吳君、秉志對微生物學有了足夠興趣。
等一戰後,很多事情就能展開搞一搞。
最好還能借助他們的力量讓國內生物學水平提升一個檔次,做好未來的鋪墊。
——
還有件意外的事情,李諭突然收到一封盧瑟福的電報,提到他馬上就會到中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