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蔣百里恢復得挺快,他這槍中的位置和宋教仁很像,不過運氣好一些,內臟沒有大礙,不然以二十世紀初的醫學水平,絕對九死一生。
又住了一個月,李諭和梁啟超再去看望時,他已基本痊癒。
蔣百里出院就拉著李諭去一趟北京城郊的陸軍第一預備學校。
李諭說:“我一個搞數理的人去軍校不合適吧?”
蔣百里道:“陸軍預備學校教的都是普通科學科目,就是你研究的數學、物理、化學那些。相比普通中學,無非多了一點軍事訓練。”
“似乎和幾年前的北洋武備速成學堂有點像。”李諭說。
“所以說才要讓你看看去,”蔣百里說,“疏才兄有大才,你的講義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非常受歡迎。可惜這所學校被陸軍部還有太多部門看在眼裡,改革措施已經不好發揮,所以我認為還是要抓一抓中學堂。”
李諭對蔣百里的說法很贊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李諭又問了問地址,在清華園東北邊,開車的話不是很遠,回來正好在清華講堂課。
這所中學性質學校裡的學生年齡同樣參差不齊,跨度從十四五歲到二十四五歲。
蔣百里按照此前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習慣,給每個學生髮了一本《中國之武士道》,這本書是梁啟超幾年前所寫。
“任公先生在本書中一句話我希望各位謹記,”蔣百里高聲說,“泰西日本人常言,中國之歷史,不武之歷史也;中國之民族,不武之民族也。我現在還想說,中華實並不缺此精神,因為日本之武士道,正是師從漢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