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民國其實有挺多字典的,李諭曾經在博物館見過1914年左右的,封皮都變得非常黃。
當務之急是先編纂學生用字典,在這一點上中華書局與商務印書館都能輕鬆勝任。
李諭還準備聯絡大同大學的平海瀾進行漢英字典的編撰,希望能夠提升中學堂的學生英文水平。
至少在目前看,對英文水平的要求要遠勝李諭穿越前的時代,因為太多文獻沒有翻譯了,只能看英文原版。
甚至於只看英文都不夠,因為二十世紀初的世界第一科技強國是德國,相當多第一手的資料是德文寫成(比如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領域),翻譯成英文版已經成了二手,而且時間上滯後很多。
而國內的情況更加麻煩,大都是先等著翻譯成日語,然後從日語翻譯過來。
這都不知道經歷了幾手,而且眾所周知,日語這門語言在對外來語的接受能力本來就弱,很多日語文獻看著讓人暈頭轉向,平添了很多翻譯難度。
如此種種,都是二十世紀初國內普及科學的難點,所以最好的辦法只能是讓學生有足夠好的外語水平。
李諭又對王國維與羅振玉說:“二位先生將來如果能在甲骨文上取得突破,意義將不僅僅在金石之學。所以不管你們需不需要在下幫助,只要讓我知道,一定盡力而為。”
王國維卻說:“還有什麼重要作用?”
李諭說:“洋人不是在質疑我們的夏商周三代嘛,至少現在有了甲骨文,他們就沒資格再討論商朝存不存在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