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公報》現在的銷量節節攀升,先是透過李諭供的洋騙子事件以及開平煤礦事件的稿件提振市場,緊接著又是一位大才女橫空出世,令天津民眾每日爭相購買報紙。
“賣報!賣報!《大公報》!”一名報童高聲喊著。
“羅剎庵主發表女學文章,引起激烈反響!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羅剎庵主”是呂碧城目前用的眾多筆名中的一個。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文人都喜歡取很多筆名,換來換去就好像換馬甲一樣。
就比如魯迅用過的筆名據統計也有一百八十多個。李諭叫住報童:“給我一份報紙。”
“好的,一份7文錢。”清末報紙一開始比較昂貴,一份要30文錢,後來《申報》殺入市場,才開始打起價格戰,把報紙價格一下子打到了個位數。
不過雖然價格已經降低,依然並不便宜。7文錢已經夠窮人吃頓飯的。
只是現在買報紙的都是讀書識字的人,家庭條件多少好一點。李諭展開報紙,開篇就是題為《論提倡女學之宗旨》的文章,雖然署名沒有用呂碧城的名字,不過李諭當然知道就是她。
李諭問小報童:“你識字嗎?”
“識字啊,但是不多。”小報童說。李諭問:“那你覺得女娃娃也該識字嗎?”此時天寒地凍,小報童臉蛋凍得通紅,他擦了擦鼻涕說:“有啥不行?我見租界裡那些洋人老爺的夫人們都識字,人家還懂洋文哪。”李諭笑道:“他們本來就是洋人,當然懂洋文,如果懂中文還差不多。”小報童撓撓頭:“忘了這茬。”李諭直接給了他一個當十文錢的銅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