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第一場考試李諭幾乎是連消帶打,絞盡腦汁。
關鍵很多題目他都沒有第一時間認出人名,題目原先把威廉一世翻譯成了“維廉第一”,把漢尼拔翻譯成了“罕尼伯勒”,就問這四個字誰看第一眼不會蒙?
反正李諭當時是很蒙圈的:這誰啊!咋就三大名將了!
後來想到肯定不是凱撒,大腦再使勁一擠,在行將宕機的時候才反應過來這不就是拔叔的名字嘛!
要不是從小漢語拼音和英語音標都過關,根本想不出這種奇怪名字到底是誰。
當時的翻譯工作的確任重而道遠,也難怪京師大學堂要把同文館合併過來改稱譯學館。
總之史學考試算是蒙過去,而且看周圍考生們的眼神,似乎也考得不咋地,這就放心了!
第二場考試是修身大義,又把李諭難為住了!
雖然他背過不少古文詩詞及歷代名篇佳作,但是讓他講明白經義就有點開玩笑。
唯獨想到可以用上的就是當初考研時也曾經非常現實地準備過考公,畢竟多一條路嘛!也曾學習過申論,沒想到這東西在晚清還真是蠻有用的。
沒辦法,李諭再度使出了接化發的本領,在他的認知裡,“修身大義”反正只要說明白了,言之有理即可;然後不就是引經論據嘛,雖然自己背的經義遠沒有其他上私塾的考生多,但總歸都是歷史名篇。
區別就是二十一世紀能背幾句古詩詞就很不錯,但在晚清,由於這些名篇大家都會,反而顯得太俗沒多少人用,不然顯示不出自己博覽群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