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參照上世紀50年代蘇聯的模式建立起電影管理體制,電影的發行放映工作由中央-省-地市-縣的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完成,四級公司垂直管理。
俗話說得好,中間商越多,要抽取的分成,裡面玩的花樣也就越多。以往電影統銷統購,肉被下面吃去了也不打緊,畢竟電影行業有國家兜底。
但是自從越來越多的民營電影公司出現,以及各大電影廠營收獨立以來。
過去的院線制度,對於他們而言就太吃虧了。瞞報票房,虛報場次各種花樣五花八門。
後世常傳的《少林寺》八十年代過億票房,以及八九十年代大火的片子。
製片方以及發行方根本就沒有從這些大火的片子上賺到什麼錢。大部分的營收都被這四級院線層層剋扣了下來。
那個時代,跨省簡直和跨天塹都差不多,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所以,自然而然的,隨著市場化逐步推進,過去這種結構單一,效率低下的院線方式就無法適應現代化,產業化的要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0年,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業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實行
“以院線公司為主體的發行放映機制”。2001年12月18日,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聯合頒發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實施細則》的1519號檔案,提出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