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國內對於報紙刊物上登載的內容雖然不設具體限制,但是每一類報紙都是多專注於本身的這個範疇當中。
一方面是上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自然是自身的定位,固定好自己的使用者群體。
像時下最為火熱的《經濟日報》它其實更傾向於報道國企類,以及官方的經濟新聞。
只不過隨著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九十年代私有企業的騰飛。報道國企類新聞已經不怎麼吃香了。
也因此,《經濟日報》的影響力在九十年代就逐漸被另一家報社逐漸趕超。
它的名字叫《工商時報》《工商時報》不但大肆的報道私有企業,還經常報道民營企業家的故事。
這恰好對上了普通百姓對於這些企業家興趣,對於這些
“一夜暴富”之人創造的財富神話,他們可是當著故事書,當著激勵模板來看的。
在《工商時報》的趕超下,《經濟日報》也在求新求變。網際網路經濟的出現,正是它抓住的風口。
梁靜接連幾篇專業的報道,為《經濟日報》徹底打響了知名度。只不過要不是有著《工商時報》先例在前,《經濟日報》或許也沒有這麼大的魄力做出這麼大的調整。
更別說直接給出一個版面,對一家網際網路新興企業,對一個大三創業學生,進行大肆報道,這實在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經濟日報》可是由國務院、中宣部直接領導管理、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企業獲取經濟資訊的重要渠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