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公羊敢的出現,讓始皇帝對儒家有了新的看法,以至於趙昊引薦公羊敢給始皇帝之後的幾天,始皇帝時常召見他。
這在李斯等帝國老臣心中,生起了些別樣的想法。
死了一個孔軵,又冒出了一個公羊敢,真是殺不絕的“儒家狗”。
而且,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前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躲在暗處,揚言要清君側,剷除趙昊這個讀書人禍害的輿論,突然消失不見了。
這一切似乎都與“公羊儒”的出現,不無關係。
那“公羊儒”為何在春秋流行不起來呢?
主要是因為,春秋屬於亂世,在亂世中推行周禮王制,顯然是難以實現的。
就算維持一個穩定的秩序,也很艱難。
這也是孔子為什麼在著述《春秋的時候要讚揚齊桓公。
齊桓公顯然不是“王道”,而是“霸道”。
前文始皇帝也提到過,孔子讚揚齊桓公,而儒家卻詆譭他,這很不合理。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始皇帝也是“霸道”。
“霸道”適用於亂世,這就是權變。
也被稱為“實與文不與”,即,要在實踐中讚揚這種霸道。
這也是漢朝前期在黃老之術後,行“外儒內法”的原因之一。
很顯然,始皇帝贊同“外儒內法”的政治方針,所以才跟公羊敢相談甚歡。
但公羊敢提出的“天人感應”雛形,卻遭到了始皇帝的反對。
主要是用統治者的行為,來判斷災異吉凶,讓他感覺很荒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