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王綰辭官,固然有以退為進的意思,但也有事實。
論年歲,他年過七旬,在丞相之位沒日沒夜的奔波,精力已經大不如前。
論政見,他主張的呂氏分封制,與嬴政很難同心。
按照情理來說,王綰確實應該退位讓賢了。
在滅齊國之前,嬴政就已經謀慮好了王綰的歸宿。
那就是晉級一爵,賜千戶食邑,以徹侯之身,兼領博士宮,整治天下學典。
或者,謀劃一個新的官職,類似太師之類的榮耀職位。
反正就是要讓王綰風風光光的退下來。
可博士宮論政,郡縣制與分封制的爭端,已然成了天下皆知之事,此時若讓王綰辭官,會打亂嬴政接下來的計劃。
從權謀上來說,王綰是呂不韋一系之人,而嬴政則是呂不韋的政敵。
呂不韋與嬴政因為政見不合,最終分道揚鑣,自裁而亡。
王綰此時辭官,天下人會以為嬴政對呂學一系,餘恨難消,最終報復王綰。
想要擺脫這種莫須有的尷尬局面,嬴政只能拖著王綰,直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出現,才能扶持李斯登位。
反觀李斯。
自博士宮議政結束後,李斯就鮮少與朝臣們相見,原因無外乎其他,只是想理清自己的未來。
從踏入秦國那天開始,他便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這個國家需要什麼,而自己又該做什麼。
商鞅變法後的廷尉一職,不同往昔,極其顯赫。
這不僅僅是僅次於丞相,上將軍之下的爵位官職,而是對秦法的駕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