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李肇基的要求下,商社已經開始小批次生產燧發槍。其技術的關鍵,就在於燧發機上。
燧發機一開始是仿製自英國佬的成熟產品,撞擊式燧發機,但也很快發現這種燧發機有兩個缺點,其一是不能實現半待機保險,其二就是整個槍機結構是最複雜,也是最需要精細加工的部分。
這一批的燧發步槍只是在北征期間,彌補了軍隊的損耗罷了,並不能作為主戰兵器。幸運的是,東方旅裡,使用燧發槍的都是精銳的獵兵和親隨衛隊,規模不大,而且單兵素質高,並沒有產生什麼不良影響。
在閒暇之中,李肇基讓東方旅修械所的匠人制造出了l形火鐮,將盤蓋和火鐮整合在一起,隨即就得到軍隊和淡水兵工廠的一致好評,成為了商社生產的燧發機主力。
從技術角度來講,以十七世紀的手工業技術,仿製燧發機不是什麼問題,哪怕是更為先進的銅帽擊發槍,在僧格林沁的軍隊裡,槍匠也敲敲打打造了一批。
而燧發機的技術難題其實在於材質,比如商社目前單兵裝備的主力,崇禎十七年式火繩槍,其槍機就是用銅錫合金造的,這兩種金屬偏軟,而且熔點低,很容易打造成行,雖然材質貴點,但加工方便。
但燧發槍機就不行了,需要擊打摩擦燧石起火,首先擊錘就必須是鐵的,而且結構要承受力量。淡水兵工廠一開始嘗試用銅製造,但發現很容易變形,於是只能改為鋼材,但鋼鐵的很硬,熔點高,加工起來本就困難,燧發機的機械零件又多,所以加工成本大了許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