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幾天之後,李璟得到通秉,侍御史傅遊藝攜九百多百姓在府門外,上表請求李璟稱帝!
李璟聽後,眉頭一皺,傅遊藝這不是陷他於不忠嗎?
像他這樣的忠臣,怎麼能做出謀朝篡位的事情來,這是奸臣乾的事情。
他萬萬不能這麼做,否則,定會史官寫在史書上,說他奸賊竊國就不好了!
最主要的,自古禪位也要遵從三讓禮儀,才符合規矩,現在第一次來請他稱帝,他要是立刻就答應,豈不是顯得自己吃相難看。
三讓禮儀最初是指主、賓相見的一種禮節,即主人三揖,賓客三讓。
對於想坐人皇位的權臣來說,只有三讓之後,“被迫”接受禪位,才是頭等大事!
這是一種美德,就像周泰伯讓位於三弟季歷的故事,被後人稱頌此舉為盛德。
就連論語都讚揚泰伯讓位是一種美德,《論語·泰伯》裡記載: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到了漢朝開始,三讓禮儀,演變成帝王登基時的一種必備儀式。
像漢高祖劉邦,三讓不得後,只好“無奈”的表示,為了天下黎民,只好勉為其難的從了,然後,即皇帝位。
漢文帝劉恆,被大家推舉為帝,足足讓了五次才同意即皇帝位,成為漢朝的新一任皇帝。
到了魏文帝曹丕這裡,曹丕成了“被禪讓”第一人,等漢獻帝下的第四道詔書來到之後,曹丕才“被迫”答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