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汝陰郡的農業有序推進,工商業健康發展,文教蓬勃向上,可謂百業俱興,社會和諧。與此同時,洛陽城卻在司馬皇室的互相殘殺下,又掀起了血雨腥風。
齊王司馬冏輔政以後,因仗著撥亂反正的大功,更因自己父親司馬攸當年的特殊身份,驕恣日甚。
當年,大晉的奠基者司馬懿的位置原本是傳給大兒子司馬師的,因司馬師無子,其死後便由他的弟弟司馬昭接任。司馬師雖無子,卻過繼了司馬昭的一個兒子司馬攸在自己名下為嗣。司馬昭自認並非是父親的嫡長子,覺得承襲這個位置不能心安理得,曾經想過將位置傳給司馬攸。雖然司馬攸也是自己的兒子,但既然已經過繼出去了,名份上就有本質區別,最終還是傳給了自己的嫡長子武帝司馬炎。
即便到了司馬炎做皇帝之後,因嫡子司馬衷太過不堪,朝廷中尚有立司馬攸為皇太弟的呼聲。當然,最終仍未成功。司馬攸因此兩次錯失皇位,鬱憤而終。
在司馬冏看來,如果當年不管是祖父司馬昭還是大伯司馬炎,哪一個能將皇位傳給父親的話,現在做皇帝的儼然就應該是自己,而不是那個榆木腦袋的堂兄司馬衷。
基於這層怨氣,再加上自己推翻司馬倫、迎請司馬衷復位的撥亂反正大功,司馬冏目空一切,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居住在父親司馬攸的故宮還覺得不夠,司馬冏又大築第館,不惜拆毀公私廬舍一百餘間,標準向皇宮看齊。被封為大司馬又加九錫仍不滿意,竟在庭前安心欣賞著只有天子才能享有的最高規格的舞蹈——八佾舞。只沉迷酒色,從不朝見皇帝司馬衷。在府中接受百官的拜謁,總攬朝政,任人唯親,排除異己。有御史向朝廷奏事沒有先經過他知曉,竟直接對該御史動刑拷打。除了沒有篡位之外,其他方面跟司馬倫幾乎不分伯仲。於是朝臣紛紛側目,大失人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