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布魯克林所引起的風波不僅侷限於紐約。它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整個聯邦。
這件事也不再是布魯克林個人的事情。布魯克林的職業,膚色,語言習慣,出生地點,甚至朋友,母校,同事……他身上的每一個細微的可以被拿出來貼上標籤進行歸類的點,都會被拿出來進行同相類比。
反對布魯克林的人會根據這些標籤自動歸類。布魯克林是法官,他們就認為所有法官都跟布魯克林一樣,是種族歧視支持者。
布魯克林是黃面板,他們就認為所有黃面板都一樣。布魯克林曾做過律師,於是事情蔓延到律師身上。
……聯邦人習慣於根據人的外顯標籤進行歸類,而不是去看清事情的本質。
紐約在深棕色女士的領導下,仇視法官,仇視黃面板,仇視律師、仇視哈佛法學院、仇視有警察朋友、仇視有檢察官朋友、仇視有……任何布魯克林所具備的標籤在他們仇視範圍內的人們,迅速聚集,進行遊行。
到布魯克林第二次跟約翰·曼寧通電話,遊行隊伍已經擴大到一千五百人。
這不代表其他地方風平浪靜。遊行是一件很考驗人組織能力的事情,紐約這邊深棕色女士早有準備,因此能在短短半天時間裡,組織起遊行隊伍來。
其他州可不像紐約這樣早有準備。其他州的平權組織們暗自抱怨著紐約的同行們沒有事先做好通知,他們竟然是從媒體口中得知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