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改土歸流之策是賈琮首次提出,當時不過是他用前世課堂上學到的粗淺知識,描繪了個大概。
真正完善這項政策的,是前內閣首輔文正公魏慶賀、現任首輔大學士周炯、英國公張嶽等一眾文武大佬。
不得不說,大夏的頂級武勳與內閣的大學士就沒一個吃乾飯的。
特別是透過科舉一路殺出來的人才,他們不缺見識,不缺眼界,不缺才華。
賈琮唯一能夠自傲的,就是前世的教育帶給他的歷史知識以及眼界的前瞻性。
按照內閣與都督府大佬多次推演完善,大夏版的改土歸流是有一個總的指導性政策。
改流之法,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制苗之法,固應恩威並用。
意思便是改土歸流應採用恩威並施的方法,讓土司主動接受實施改土歸流為上策,以武力強行解決為下策。
朝廷推行改土歸流政策,設立府縣,添設軍事機構,在改土歸流地區清查戶口,丈量土地,徵收賦稅,建城池,設學校,推行義務教育。
同時廢除原來土司的賦役制度,與內地一樣,按地畝徵稅,數額一般少於內地。
元祐十年夏,朝廷借沐王府百年來的好名聲之利,在雲南基本完成了改土歸流。
訊息傳到廣西與貴州,可以說如驚雷炸響,那些土司治下的百姓紛紛響應,想要與雲南的少民一樣,沐浴皇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