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春秋戰國諸侯紛爭,有史可查的兵器五花八門。
上了戰場自然是什麼趁手用什麼,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叉、耙、索……不一而足。
這些兵器裡,劍的地位尤為特殊。
“越民鑄寶劍、出匣吐寒光”。劍不僅是神兵利器,也是是身份的象徵。軍士佩劍,貴族、官吏也佩劍。那些君王更是以佩劍為愛好,除了護身也常作為禮儀上的必佩之物。
大名鼎鼎的吳王劍、越王劍,在博物館裡都能找到實物。甭管它們是不是史書上記載的君王劍,這兩柄青銅古劍確實歷經兩千多年依舊完好如初,且鋒利無比不沾半點鏽漬。
戰國時期的鑄劍術可見一斑。
同是君王級別,曾國的君侯自然也是有佩劍的。
艾雨和潘文湘閒著沒事的時候查過資料。曾侯墓出土文物近萬件,以車馬兵器居多,尤其是遠端攻擊類的兵器。考古學家一致認為,曾侯是一位擅長車戰的軍事家。
這樣一位戰爭狂熱分子,偏偏他的陪葬品裡缺了君王劍,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麼有盜墓賊先下手為強,要麼那把劍質量不過關爛在墓室裡了。
眼下艾雨終於找到了答案:曾侯是有劍的,就藏在那個酒尊裡。
聽關盛信和劉元杉話裡的意思,這青銅尊還真是關氏祖先進貢給曾侯的,難怪他費盡心思卻偷了這麼一個東西出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