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韓非子·揚權》:“審名以定位,明分以辯類。”要讓人對同一個事物產生截然相反的認知,只需要改變詞性即可。
科學,Science。18世紀之前,西方科學還屬於自然哲學。明末徐光啟在與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學習西方學術時,發現與先秦經典《禮記·大學》裡的“格物致知”類似,便用“格物致知”來翻譯“自然哲學”。
中國在相當漫長的歷史長河裡,經濟、文化、科技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到了清代,依舊盛行“西學中源”一說,傳進來的西學知識,便會拿經籍進行佐證,如此一來,Science便會被格物致知吸收消化,這對於盲目崇洋的洋務派來說,並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為了打破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就必須建立全新的教育體系,才能全盤接受西方思想的改造。從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了科舉制度,到1912年推翻了封建王朝,出任民國政府教育總長的蔡元培,改革教育制度,通令全國在學校機構設定和課程設定中一律取消“格致科”,改用“科學”。一詞之別,“西方科學”便取代了“四書五經”,成了國人新的價值觀。
從18世紀60年代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到19世紀至20世紀,西方科學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西方科學因此得到了質的飛躍,並從自然哲學裡分了出來,英雄造時勢,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曾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神學”換成了“客觀規律”,人們開始用科學來描述宇宙萬物。一詞之別,“科學”取代了“神學”,成了人們新的信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