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對於重審裴鄭舊案,十一娘雖因賀燁眼疾之故,一直遲疑拖延,但正因遲疑,她其實也已暗暗預備,比如當嶺南時勢已經趨於穩定,決定先調薛謙回朝,授任尚書省長官,赫然執宰之一,至此,王淮準徹底退出政事堂議政,這當然不是貶黜,事實上作為太子太師,王淮準的職品凌駕於諸多臣公之上,且十一娘並無意操縱遲兒,壟控政務,就算王淮準退出政事堂,實際仍有參涉朝政的許可權。
而對於裴鄭舊案的突然掀發,十一娘也沒有假手於人。
“當年本宮仍在太原,雖察獲毛維不少罪行,向朝廷舉劾,終使其罷官待審,然押解京都之前,毛維及家眷,卻遭刺客謀殺,本宮無能察明真兇,但饒幸救得毛維性命,毛維口供,質疑滅門兇犯,一為罪庶珅,另,因於仁宗朝時,聽令於指使,偽造罪證,陷害裴鄭二族謀逆,那背後指使,亦有可能殺人滅口。”
除了賀湛與宇文盛之外,參與這回常朝的官員,包括陶葆儀在內,聽聞裴鄭二字,多少有些茫然。
這一要案,的確已經事隔多年,早已塵埃落定,被絕大多數人遺忘了。
甚至連陶葆儀,當年雖已入仕,卻官居末品,他對於此案雖持懷疑態度,但因為姚潛的謀逆,竟也相信仁宗帝的處斷並無偏私。
十一娘眼見如今朝堂之上,諸位臣公驚疑不定的神色,心中也是百味雜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