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不要認為生於貧苦者,當求富足為上,只要能夠養家餬口,必定便不重視良賤。
事實上大周的現況是,絕大部份農戶,就算連田地都不能保留,但依然不肯行為工、商之事,認為就此一來,子孫代代再難翻身,又確然賤籍,的確會受到更多苛遇。
就連多少富商,縱然腰纏萬貫,不是也寄望於改換門庭,鮮少甘以商戶自居。
而真正的賤籍,在此時的大周,除了最低等的奴婢、優倡以外,還包括那些沒有資格置辦田地的手工業者以及小商小販,各種不平等除了政治地位,甚至體現於法令之上。
至於富商,只要肯賄賂官員,倒也可以獲得購置田產的資格,他們便不再屬於市籍,所以他們可以與士族通婚,逐漸改換門庭。
但仍然難以躋身真正的豪貴,例如通婚,往往只能娶個士族的庶女,子弟就算想走科舉仕途,也要比士、農階級艱難許多。
且畢竟,富商也不是那麼容易產出,對於絕大多數市籍而言,根本無望改換門庭。
有了這樣的限制,發展商業便會有許多阻礙,所以十一娘贊同子建的意見,認為取消良賤之別,改變固有成見,確實有益於市坊經濟的繁榮。
當然這也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十一娘想,不如確立最最顯然的標杆——例如直接任命子建為官,緊跟著宣佈工、商等市籍子弟,再不受出身所限,可以參加科舉,有望躋身士族,雖說會引發爭議,但也更加有利於短時間內打破成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