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其實秦霽大無必要介意人言嘲笑,因為壓根沒誰覺得她“屈居”德妃之位是多大的笑柄。
新帝登基復興元年,朝堂人事甚至整個官場都在經歷革新,絕大多數文武百官們當後位落定,大無必要再去關注後宮妃嬪的品階,與之息息相關者無非元、謝等有女兒身在禁宮的家族,然而就連燕國公夫人,居然都在慶幸孫女終於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在她看來皇后理當是聖上潛邸時所娶髮妻,孫女未曾誕育龍子,如今卻已為四妃之一,天家施以如此恩榮,實乃家門有幸。
之於平民百姓,便更不可能關注後宮嬪妃的榮寵了,再說普通人得見宮中女官都覺榮幸,又哪裡還會嘲笑堂堂德妃?
後宮宮人,雖不乏趨利附勢之徒,奉行捧高踩低,然而柳皇后自從入主蓬萊殿,便下令整頓規紀,雖說並未允許德妃繼續襄理宮務,表面上卻待她客客氣氣,蓬萊殿的宮人也從來不敢仗著在皇后宮中當差,便對諸位妃嬪絲毫不敬,皇后既以身作則,底下人又哪敢逾禮誹議,更不說當面笑話德妃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諸位品階既定,最是喜氣洋洋的卻是張才人,忙不迭前往蓬萊殿拜謝恩寵——以她的品階,當然沒有資格往紫宸殿謝恩的。
她原本是太后最早安插在當今天子身邊的耳目,雖一度也曾時刻預備著暗殺計劃,奈何早早便失寵,接近十步之內都要遭受白眼,有一段時日,張才人也即靈藥委實過得顫顫兢兢,原本以為終生沒了指望,只希望靠著王妃的恩點尚能飽暖,哪曾想到竟然還有如此幸運,真能擺脫侍婢宮奴的身份。這雖說與她從前“母憑子貴”的期望相去甚遠,可只要一想到天子早對太后設防,她的暗殺計劃萬萬不能成功,張才人事隔多年都能嚇出一身冷汗,萬分慶幸遇見皇后這麼個寬厚的主母,雖說再無可能得寵,但在後宮有一席之位,錦衣玉食直到壽終就寢,死後許能追封個婕妤,陪葬帝陵,後代帝君祭祖,她也能跟著受受香火,不至於一口薄棺材草草掩埋,連個墓碑都沒資格豎在墳前,更或者被太后殃及,死無葬身之地!張才人哪裡還有不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