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欲求正等覺菩提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菩提心的藏音是“蔣秋森”。“蔣”是掃除,“秋”是擁有,“森”是心。“蔣秋森”的意思是:為了天下所有的眾生,遠離所有的痛苦,獲得正等覺佛果位。《現觀莊嚴論》中提到:“發心乃為利他故,欲求正等覺菩提故。”

如果沒有菩提心,不管虔誠心、出離心有多強,個人的修為還是會和自私的念頭混在一起,所以不會變成成佛的因。有了菩提心,即使只做了一點點的功德,例如只是一句短短的六字大明咒,或是一個簡單的佛號,都將轉為成就無上菩提的來源。當修行功課圓滿後,將一切所做的善事迴向給眾生,將會變成無量的功德。

西藏有句話:“生起菩提心比發菩提心更重要。”發菩提心是指刻意地在心中發願。這種偶爾想想的菩提心,可能隨著種種因緣的聚合而忘失,不能在心中紮根。但是,先發菩提心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發菩提心就不會有生起菩提心。而生起菩提心是指能夠自然生起菩提心,能長時間存在心中,不會因為因緣的改變而忘失或退轉,且能不斷增長,並付諸行動。這也是祈願文中“菩提心為至妙寶,未生起者願即生,已生慎勿令退失,並願增上善無盡”的意思。倘若菩提心不夠穩固,那麼面對眾生、面對現實的挫折時,就會退縮。

如果自己尚未生起菩提心,希望能讓它在自心中產生;如果你已擁有菩提心,應該讓它永恆穩固地存在心中,且讓它愈來愈往上增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