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古代醫藥不發達,如有人染上了蠱毒,通常用兩種方法治療:一是服用草藥,
周禮稱這種草藥為嘉草(見庶氏注),一是禱告神明,請神明降下醫藥,史記就有“秦德公作伏祠,磔狗邑四門,以御蠱災。”(見封禪書)的記載。
後漢書說:在仲夏月,用一根米色的繩索,將葷菜和彌牟連在一起來撲滅蠱毒,在大門上掛一枝桃樹以驅邪氣(見禮儀志)。本草綱目引用古代療治奇毒的藥方,是在每年五月五日收取許多毒蟲做蠱,這種蠱主治惡瘡,不料後來有人利用這種蠱來害人。
民間在端午節當日午時也有“聚五毒”和飲雄黃酒、在脖子上搽雄黃酒的舉動,其用意都在預防生瘡。治蠱的藥丸江蘇省溧陽縣的鄉下,早年常有人中蠱。當地的竹林寺有一個會治無名種毒的和尚,製造一種藥丸專門治療蠱毒,一枚藥丸的售價是絹一匹,治癒了不少中蠱的病患。
隋宮的蠱亂隋朝宮廷也發生過一次無形的蠱亂。隋代大將軍獨孤迤的家裡,有一個名叫徐阿尼的丫頭,有拜貓鬼的習慣,每天深夜子時,她偷偷的起床,備供品焚香向貓鬼祭拜,(子屬鼠,子時拜貓,暗示以鼠祭貓),她越拜越靈,貓鬼常把別家的財物搬給她。
獨孤迤還沒有做官的時候,在家閒居,有飲酒的嗜好,他的妻子不肯給錢買酒,獨孤迤只得向徐阿尼討酒。阿尼回答說:“沒有錢買酒。”獨孤迤說:“你為什麼不叫貓鬼到越公家取錢買酒?”阿尼只得暗中祈禱,不到一個時辰,買酒的錢就送到了,獨孤迤就這樣貪而無厭的不斷叫阿尼向貓鬼取錢買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