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八十九章 回顧歷史(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我們知道,《淮南子·精神篇》中說的“日中有踆烏”,即為三足烏,又稱為陽烏或金烏,被認為是日之精魂。古籍《洞冥記》中則又說三足烏是羲和役使的日馭。由此可知,它們實際上都是太陽神鳥,屬於十日神話與太陽崇拜觀念母題範圍內的不同傳說。這裡附帶要提到西王母神話傳說的起源傳播,其中濃郁的巫術色彩、複雜的精神內涵(如魂歸天門觀念、昇天成仙思想、龍虎座透露的圖騰崇拜意識和信仰習俗,以及三足青鳥的特殊象徵含義等等),都與古蜀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帝俊賜羿彤弓素繒,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今本《山海經》不見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古本中有記載。唐代成玄英《山海經·秋水》疏引《山海經》雲:“羿射九日,落為沃焦”。該九日當為九黎或多個部落方國的代名詞。宋代類書《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經》雲:“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說明古本《山海經》中有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在後來失落了。

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有領璧形器,上面刻畫的三隻神鳥也是典型的長頸單足、羽尾華麗、展翅繞日飛翔之態,顯而易見就是對太陽神話傳說中金烏的一種形象表現。從時代的承襲演變關係來看,正是古代蜀地這些含義豐富、構思絕妙的影象,對後世的圖案紋飾產生了積極而久遠的影響。不僅戰國與秦代的銅鏡上有三鳥環日圖,漢代瓦當上有繞日飛行的三鳥紋,而且在漢代畫像石《羿射九日》圖中刻畫的棲息於扶桑神樹上的也是三足金烏,可知這在古人心目中皆是對金烏最為生動的表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