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唐朝的科舉制度,其實並不怎麼受到重視。
這一點上,從今年才開始正式安排禮部侍郎安排科舉上可見一斑。
以往負責科舉的,不過是普通的員外郎罷了。
員外郎不過從六品,而禮部的侍郎則是正四品,這就直接體現了重視程度與否。
至於說此次李雲澤這個親王過來,純粹是其個人行動與朝堂的重視程度無關。
唐時科舉的科目通常為六科,其中秀才科因為難度太大而在高宗事情就被廢棄。
因為極少有人能夠考得過不說,甚至就連報名這一科的都沒有幾個人,那自然就沒有留著的必要。
剩下的五門科目裡,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重要,參加這兩科考試的考生也是最多的。
唐初期,明經科高於進士科,但是到唐中期以後,進士科的地位開始高於明經科。
人們越來越推崇進士,以至於進士從此之後就成為了科舉的代名詞。
相對比其以往的舉薦制度乃至於九品中正制來說,科舉無疑是開天闢地般的好事情,給了普通人一個哪怕微乎其微卻真實存在的上升通道。
可這麼多年下來,尤其是在李三郎認錢不認人之後,已然是極為腐臭不可聞。
科舉逐漸演變成世族門閥維持自己門第的手段,他們動用各種手段拿到名額,使得中舉者的能力和素質大幅度下降,而許多真正的有識之才,名人,傑士卻遭受排擠。
這其中,既有得意者如‘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賞花浪子盂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