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彝訓,越小大德……”
隨著叛亂事件的處置基本結束,皇宮裡,正在舉行最後幾項儀式。
太后坐在主位上,擺賽汗、脫歡,還有當天晚上參加宴會的諸位大臣,都站在廳堂內。郭康帶著個千夫長的頭盔,正在給眾人唸誦《酒誥》。
唸完之後,他就退了回去。太后則高聲說道:“我也不是不讓你們喝酒,慶功宴本來也是正常的事情。但你們全都聚一起喝醉,要是遇到事情,又該怎麼辦?這次運氣好,沒有鬧大,下次要是遇到棘手的敵人,可就不好說了。”
“我們得有個方案,保證隨時都有可靠的人值守,而且不能互相掣肘,也不能給觀望的人留機會。你們好好研究一下,怎麼安排最好。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像這次一樣酗酒誤事了。”
眾人紛紛應是,表示今後要遵循先賢教導,不能再酗酒了。這個簡短的儀式也很快結束了。
春秋戰國以來,戰爭越來越激烈,對於兵法的需求也日漸增長,不過漢朝之前,兵家著作還沒有系統的整理。漢初,高祖派韓信親自主持,蒐集各種兵書,加以彙總整編,第一次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並且一直沿用了下來。到三國時,諸葛亮長於練兵,所用軍制被晉朝人採納,此後各路勢力也紛紛模仿,直到唐朝。唐初,李靖又在諸葛亮的兵法基礎上進行改進,這套制度到元朝時都有影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