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在我老去之前+橫川三遷(續) 尋找父親(十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有一種觀點認為,需要安胎和保胎才能產下的嬰兒不應當留存,自然將其淘汰必然有其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那是指‘自然環境’下。我們是自然選擇的產物,我們的身體繼承了演化的遺產,但我們早已不再是生活在‘自然環境’下的物種了,許多‘自然環境’下不利於繁衍的性狀,比如說營養不良,先天孱弱,在食物極大豐富、醫療技術發達的今天已不成為障礙,因此在這些嬰兒身上的投資不會造成浪費,進而影響基因的遺傳。更何況‘強壯’這一性狀的繁衍優勢已經被削減到一個相對次要的地位,無論男性或女性,在選擇伴侶時不大會考慮‘強壯’,這跟文化和審美有關。農村的老人更喜歡大屁股的兒媳婦,認為好生養,這才是從繁衍的角度考慮問題。文明改變了——甚至可以說中止了人類的演化歷程,當我們在不同於‘自然環境’的‘文明世界’中棲息繁衍,當文化的影響日益深入城市和鄉村的每一個角落,作為一個物種,我們最終會走向何方,這是達爾文的理論所無法詮釋的。

“維託斯·德呂舍爾在《從相殘到相愛》一書中提及一個觸怒女性的觀點:‘……即使由一個只包含雄性染色體的卵發育而成的生物體,仍然會繼承母親的一些特質,因為除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外,細胞質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後代的特徵,這正是公馬和母驢雜交所生下的後代是驢騾而公驢和母馬雜交所生下的後代是馬騾的原因。在這兩種情況下,雜交所產生的後代都更像母親而不是更像父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