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學者不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學成者,可兼濟世人,通達天下。”
老祖宗留下的這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一條正確率達到百分之八十的鐵律:如果你想登堂入室出將入相,就必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而在大漢帝國的體制裡,想要學習,一般只有官學和私學兩種途徑。
官學顧名思義,是大漢帝國在各州、各郡、各縣所設定的學院,這些學院又稱官塾。官學為帝國的皇親國戚、官宦子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讓他們成長為帝國棟樑,當然,這些官學也會破格招收一些經過考量的寒門子弟,為他們提供免費教育,不過,這部分人在官學中的佔比,可謂少之又少,直到現帝劉彥登基,官學才逐漸擴大了寒門子弟的招收比例。官學中聲名赫赫於天下的,當屬位於京畿長安的兩儀學宮,其地位之高、文華之盛,讓百年前的那位諸葛丞相大筆一揮,直接把兩儀學宮定為國學,歷代兩儀學宮宮主,更是享受帝國十二卿的崇高地位和待遇。
而私學,又叫私塾,私學這東西分類便五花八門了,但大體不離三種。首先,江湖諸子百家和大幫大派會開辦私學,傳授學派精髓、培養年輕俊才,以為門派傳承延續之用,他們所學的,一般都是門派精髓;其次,一些諸如凌源劉氏一般稱霸一方的世族,會開辦私學,高薪聘請名師,傳授家族子弟文武;最後,一些稍稍闊綽又望子成龍的百姓們會自發集資,請一些才學平平的教書先生,為他們的孩子傳授些才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