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這種技術在現實世界非常容易實現:
什麼監控人臉識別,訊號追蹤定位,資金追蹤等等……
但把這些放在1952年這個背景下,根本毫無可能。
訊號定位高度依賴衛星網路,可這時候美蘇太空競賽還未正式開始,美國GPS導航衛星計劃連專案都沒啟動,根本沒辦法進行定位追蹤;
資金監管更是可笑,ATM機是在1967年才在英國出現,真正等到反洗錢和銀聯監管系統出現,都已經是20世紀末期了;
而最有可能實現的人臉識別,在1950年時期也僅僅只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到1960年MIT才提出“人臉幾何特徵”的概念,並且準確率非常低。
更別說現在的英國倫敦連一個真正的監控攝像頭都沒有,何談人臉識別?
“這個時期的軍方追蹤手段……”
顧幾大腦飛速運轉,努力回憶著所有可能在1952年實現的技術偵查。
終於。
他猛地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應該可以實現的定位技術。
這項成果其實來自於二戰時期。
當時GPS導航定位還沒有釋出,軍方戰機在執行完任務後,需要在茫茫大海中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航空母艦降落。
所以美國海軍便研發出一套非常利害的指引系統,名叫“高畫質角定位”。
他們會在航母上裝載一個不停轉動的無線電發射器,將平面分成若干個角度,每轉動到一個角度區間,就會發射對應的摩爾斯電碼訊號無線電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