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羅摩遺體?”闌
李瑾瑜心中略有震驚,聽到這個名字的剎那,立刻想到兩句經典臺詞。
——你不是不行,是沒有!
——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那個姑娘從橋上走過。
羅摩不是尋常人物。
在天竺史詩《羅摩衍那》中,羅摩是毗溼奴的第七個化身,為解救眾神免於羅剎國王羅波那的暴虐而下凡。
不過中原的這位羅摩,和天竺史詩沒什麼關係,因為他是個和尚。
高僧羅摩成道於東漢末年,和慈航靜齋初祖地尼,淨念禪宗初祖天僧,邪極宗初代邪帝謝泊均有深厚交情。闌
羅摩為了宣揚佛法,淨身入宮為皇帝講經說法,三年後見事不可為,只得離開皇宮,去往九華山面壁潛修。
羅摩在九華山面壁一十九年,修成絕世武功,圓寂之後,留下一具不朽的活佛法軀,一直流傳到現在。
如果單單是活佛法軀,除了象徵性的意義,別的方面似乎沒什麼用。
從功利的角度來說,還不如直接用烈火焚化,煅燒出幾顆佛舍利來。
羅摩遺體卻不同。
須知羅摩曾淨身入宮,說明他是個殘缺之人,可他的法軀卻是完整的。
根據江湖流傳的說法,羅摩面壁十九年,創出一門天人化生、萬物滋長的絕世武功,具有近乎無限的生機。闌
如果把羅摩內功練到大成,失牙可以重生,盲目可以復明,甚至被截斷的肢體,都能恢復至完全狀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