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非議已是愈演愈烈,甚至已開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
而此時的張安世,卻是穩坐釣魚臺。
他現在的心思,則是放在了農業上。
河南和關中,都有大量的農田,一旦開始分地之後,那麼糧種和新農具的推廣,就成了最緊要的問題。
而在這方面,張安世就不得不求助於鄧健了。
鄧健已在太平府,開設了農業學堂。
除了招募一千七百多個學員之外,還要負責他萬頃試驗田的研究。
現在鄧健的方向主要是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改善良種。
另一方面,是培植從各地來的新作物。
無論是航海送來的西洋、非洲、天竺、大食或者美洲的作物,甚至是大明境內,其他氣候條件下的作物,他也一併進行研究。
農學的理論在這個時代,還未真正鋪展開,可是帶有實驗性質的各種手段,卻在鄧健的帶領之下,有了極大的進展。
透過不同土壤,不同溫度以及不同肥料,最終培育出來的作物,每日都進行資料的錄入,再從中一遍遍的篩選出良種來,已成了鄧健眼下主要的職責之一。
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便是需有極大的忍耐力,畢竟……這個時代有身家,有學識的人,教他們長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擺弄莊稼,談何容易。
在古代,讀書人即是知識分子,是絕不可能俯身去幹莊稼活的。
除此之外,這樣規模的試驗田,也需投入大量的資金,若是沒有持續不斷的投入,這種系統化的農業研究根本無法繼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