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提到漢末的文學,書法,自然離不開蔡邕,蔡琰父女二人。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除通經史、善辭賦外,又精於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
蔡琰,後世多稱為蔡文姬。
蔡文姬在蔡邕的教導下,後世稱為一代才女,只是可惜蔡文姬命運多舛。
蔡文姬為人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給河東衛仲道,衛仲道早亡,二人又沒有子嗣,於是蔡琰回到自己家裡。
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後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屬國南匈奴趁機叛亂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來喜愛文學、書法,常與蔡琰的父親蔡邕有文學、書法上的交流。曹操見蔡邕沒有子嗣,用金璧從南匈奴那裡將蔡琰贖回來,並將蔡琰嫁給董祀。
董祀後犯了死罪,蔡文姬用盡辦法,才求得曹操,饒恕了董祀。
後世,很多學者對於此存在爭議。
而且,很多民間學者,都十分好奇,曹操本身就好人妻,為何用極大的代價換回蔡文姬,卻將蔡文姬許配給董祀。
韓式本來在前世就對蔡文姬十分的喜愛,原因無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大哥,不知這個蔡琰此時何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