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陳問等人都被李易的這個解釋給弄懵了。
可是仔細一想,還別說,真有點道理。
觀眾看電影,看的是什麼?
通常來說,《狙擊電話亭》這類的電影,其實天然的帶有兩個陣營,“審判者”陣營和“被審判者”陣營。
傳統的這類電影裡面,通常來說,審判者都會被賦予一種“上帝”屬性。
一般常見的都是一些被審判者,他們身上的罪行,可能律法無法懲戒他們,所以這個時候,審判者的出現,天然的帶有一種特殊的“正義性”。
可是《狙擊電話亭》卻又有些不同,男主角雖然在道德層面有瑕疵,畢竟出軌養情人的確不大道德。
但是問題在於,這種道德瑕疵,並不算致命,如此,審判者就沒有了“上帝”光環,反而演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反派角色。
自以為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審判男主角,但是實際上,卻反而變成了濫殺無辜,漠視人命的儈子手,乃至於他對主角的折磨也變成了非正義。
各個層面的非正義。
如此一來,雖然說會讓電影的內涵,或者深度,讓人詬病,但是同樣的卻在觀眾的觀影代入感上,卻反而有著奇效。
不同的是,這一次,觀眾天然的會站在“被審判者”,也就是男主角這邊。
李易的速度還是相當快的,而且這一次,《狙擊電話亭》他要在港島拍攝,背景也是港島。
《狙擊電話亭》對演員的要求還是很高的,但是對於李易來說,這反而最不是問題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