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風呼呼地颳著,地面溼漉漉。載著劉璿的馬車在泥濘的土道上,留下一條條的車轍印。
“走訪多地,探查地方水情。黃淮水患頻繁,乃是在於逆魏所修陂塘過多,且土薄水深。若遇大雨久下,則陂竭決溢,洪波橫流。水土失衡,五穀不長,還需廢無用陂池,以利百姓。”
太子劉璿靠在軟墊上,邊翻閱著他所收集的資料,邊與杜預交談。
杜預微微頷首,說道:“今歲便可廢陂池,引池水匯入河渠。可令受飢者盡得水產之饒,百姓無需出境就食,就可自給自足。大水去後,填淤于田,良地種五穀,旱澇之地,行種交趾稻,至明年,穀物必然豐收,百姓有所依。黃淮水患,將就此消也!”
經過劉璿與杜預深入江淮郡縣,考察常年發生陂塘決溢的地區,終於清楚了黃淮地區為什麼近些年為什麼經常性大水氾濫。
其根本原因在於曹魏治理黃淮地區時,為了發展農業,大量興修陂塘水利設施。但曹魏所修建的陂塘多是多積無用之水且工程質量低劣,往昔屯田民在時,屯田民會維護這些陂塘水利,但隨著大漢一統天下,屯田民變為自由民,缺少對陂塘的維護。
低窪地帶長期積水形成沼澤,地下水位上升引起返鹼,不僅五穀不收,而且也影響漁業和牧業的發展。一遇長時間的大雨,還會發生陂竭決溢,洪波橫流,淹沒陂塘附近的農田,傷及穀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