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張蘭蘭這幾天出奇的乖巧。
連趙曉霜都驚訝於此,偷偷發訊息問周沫:張蘭蘭這是怎麼了?轉性了?
周沫抬頭看一眼對面工位的張蘭蘭。
雖然兩人隔著隔檔,還有兩臺電腦螢幕,周沫只能看見張蘭蘭一個頭頂,但也可窺出,張蘭蘭此刻確實目不轉睛盯著電腦螢幕。
周沫打字回覆:學生當然是學習最重要。
中規中矩的回答,趙曉霜覺著沒意思。
趙曉霜最近比較無聊,沈青易交給她處理的資料,她處理完,寫了結果彙總發給沈青易,等沈青易批覆還要好幾天,所以清閒。
但看周沫一頭紮在電腦螢幕裡,似乎有正事。
趙曉霜想著幫她,便發訊息問:你在做什麼?
周沫發現螢幕右下角的微信圖示又在跳動,點開後回覆趙曉霜:改小丁的綜述。
上次沈青易讓她幫丁寧把這篇文章發出來。
趙曉霜問:“沈導說了麼,這篇文章誰是一作?”
周沫倒沒關注這件事:先改出來再說,能不能順利發表還不一定。
而且這篇綜述是丁寧原創,一作肯定給丁寧。
趙曉霜:你最好提前問清楚,要只是二作……你費這麼大勁兒幫她改,得不償失。
二作是指第二作者,通常在評獎評優時,二作及以後基本沒什麼卵用。
只有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是最有用的,第一作者基本是指論文的原創作者,通訊作者一般給導師。
但很多碩博導師會為了一己私利,增加自己的科研產出,把學生辛辛苦苦的論文拿來同時冠上自己一作和通訊作者,稍有人性的還能給學生一個二作,沒有人性的,學生的名字都上不了這篇論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