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夜深,打更聲出現,主考官劉儼家中燈火依舊未熄。
劉儼坐在書房,有些愁眉苦臉的看著一封來信。
這是他的族親,也是家中照拂他的長輩寄來的求情信,希望他能讓族中再多一個解元,甚至狀元。
類似親朋好友,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拜帖已經堆成了山,最讓他頭疼的就是這些真的親人。
這也是為何在批改試卷時,他這位主考官不見蹤跡的原因。
只是有些事躲是躲不過去的。
“老爺,門外兵部尚書王文、戶部侍郎陳循求見!”
“狗鼻子真靈啊!我剛回家,就能找過來!”劉儼心煩意亂。
從鄉試主考官確定是自己開始,這兩位本可以享受子孫蔭蔭的朝中大佬,已經明裡暗裡找過自己數次。
明朝規定,父輩做官的,子嗣可以降四品任用,無需透過科舉考試。
也就是說王文這位兵部尚書,正二品大員,他的兒子王倫天生就是正六品的官員,這個.asxs.比一甲進士也不差了。
至於說王文跟陳循為什麼非要兒子參加科舉,跟普通人,甚至是那些寒門子來競爭進士的身份,那就跟明朝後期逐漸成熟的科舉制度有關了。
開國之後,朱元璋懲治貪官汙吏,大肆清洗勳貴悍將,藍玉案、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哪一次不是殺的人頭滾滾?
為了快速補充官員,當時朱元璋的辦法是辦一所大學,也就是國子監,快速的讓入學者熟悉做官,以此來補充朝中官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