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康親王還以為溫伯明在謙虛,便笑著說道:“溫先生,何必如此過謙?蘇姑娘的曲子、溫先生的詩句,可謂是才子佳人、珠聯璧合。本王有個不情之請,可否請溫先生以蘇姑娘今日的彈唱為題賦詩一首,豈不成就一段佳話嗎?”
康親王說這話別有用意。
沒錯,蘇舜欽彈唱的曲詞,配上溫伯明所作的詩句,的確稱得上是人間佳話、文壇盛事,傳揚出去必然會是一段美談。
蘇舜欽和溫伯明,至少在文人圈子裡頭會大大地揚名,可作為起事者的康親王,也同樣能夠落下禮賢下士的美名。
這樣的名聲,對於他一個親王而言,恐怕要比千百萬兩銀子更加重要!
按理說,話趕話都說到這種地步了,那溫伯明這首詩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就相當於兩軍交戰,人馬已經到期、陣勢已經擺好,就連雙方陣前的狠話都已經互相喊過了,臨到最後卻忽然鳴金收兵了……
兩方人馬一言不發,扭頭就跑,哪有這樣的道理?
然而機智敏銳的溫伯明,卻在此刻感受到了一絲異樣的氣氛和危險的來臨,他那顆聰明的大腦,迅速地運轉起來,略微沉默後說道:“就學生平日裡唸的那幾首歪詩,怎敢班門弄斧?就是強擠出來也不過是貽笑大方而已。”
溫伯明這句話客氣到了極點,甚至還把自己都罵了幾句,然而意思卻也十分明確:康親王想讓我作詩,這事我拒絕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