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正是因為考慮到了這一點,蕭文明對於走通毅親王這條門路,其實並沒有多少信心。
但是溫伯明這邊卻是胸有成竹。
他說道:“好比毅親王這樣的人物,跟他巧言令色是不會有用的,只有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把道理講明白了、講透徹了,再情真意切地拜託兩句,才能夠把他打動了。”
溫伯明一邊說,一邊十分隨意地坐到了蕭文明書房的書桌前,將已經半乾了的墨重新磨勻,提起一隻毛筆,展開一張宣紙,便逐字逐句地寫劃了起來。
只見他寫道:如今朝廷疲敝、設計堪憂,北有戎羌襲擾已呈糜爛之勢,南為賦稅要地必不可有半分禍亂。倭寇雖小,卻如疥癬之疾,倘若不能立即醫治痊癒,則必皮開肉綻,釀成大忌,故不可不除也!“
如此這般,溫伯明將倭寇之亂消滅的必要性,以及計劃中消滅他們的手段,逐一寫了個清楚,並且著重鋪開同倭國通商的打算。
第一,倭寇千里迢迢而來襲擾中原地方,所謂的不過是一個“財”字,只要同他們通商,他們有正經的辦法可以賺錢,自然也就不會去把腦袋別在腰帶上動武了。
第二,現已查明,倭國國內也同樣是大亂之局,其中不少諸侯,也正謀求同大齊朝通商的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賺取大筆利潤,同時可以積攢物資,壯大自己。因此通商之權,在倭人眼中,可謂是奇貨可居,完全可以以此為挑撥離間之計,用倭寇去打擊倭寇,倭寇之亂自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