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讓蕭文明安心種田,他又怎麼能安下這個心?
不搞點么蛾子出來,那還是蕭文明嘛!
趁著在趕往金陵之前,就已將土地初步整合好的基礎上,蕭文明決心改變原本單一的種植模式,而是改之以糧食為主、經濟作物為輔的種植策略。
也就是將,臨海屯三百頃土地一分為三。
其中一百頃地,種植小麥、水稻等穀物,解決吃飯問題;
一百頃地,種植水果、蔬菜之類的副食品,又養雞養鴨、養豬養羊,解決吃好的問題;
一百頃地,則專門用來種植桑樹,等將來初見成效之後,就可以用來喂蠶、繅絲、編織絲綢,解決穿衣服的問題。
尤其是那一百頃桑樹,喂出來的蠶寶寶、抽出來的蠶絲,要是織成了衣服,就臨海屯這千把號人,那肯定是穿不完的,就可以拿出去賣出去換錢。
本來在中國古代,絲綢就是出口創匯最好的拳頭產品,只要販到海外去,就能換回白花花的銀子。
當然了,關鍵是產出的綢緞質量要好,要知道,大齊朝可不是那種清朝那種海禁嚴格的王朝——雖然對外交貿易也多少有些限制,但並不完全禁絕海商貿易,想要從事海外貿易,一樣要面臨競爭,生意也不是閉著眼睛就能做下去的。
不過蕭文明現在規劃得雖然好,但真正種糧、植樹還要等到春天來臨的時候,眼下蕭文明還是要做好軍隊的進一步休整和訓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