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什麼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偉大的導師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馬翁的墓前講話中,將這一理論概括為:
“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
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而如果要更嚴謹地解釋這一理論,我們則要回歸到馬翁本人在《導言》中所闡述的原文(值得一提的是,《政治經濟學批判》正是鉅著《資本論》的雛形和前身):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
這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
換言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得到的徹底性變革和發展,一定帶來政治上的改革和奮進的民族精神——
當廣闊的黑非洲與貧弱的東亞在資本主義市場方式的鐵蹄下瑟瑟發抖,我們便會看到探險家的迷夢與家的狂想;
當舊有的生產關係陷入停滯、生產力無法進步,感嘆“偏從末世來”的“凡鳥”才會為“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而嘆息悲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