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我在閩西北山區長大,最早聽說的神靈,大約就是山精木怪了。小時候,進山打柴、採蘑菇,大人叮囑我們,若聽到有人叫我們的名字,千萬不可回答,你一應答,靈魂就跟著山鬼走了。在山裡我們也不呼喚同伴的名字,都是“哎——喂——”呼叫,免得讓山鬼聽了去。山鬼說話的聲音也能分辨,據說沒有尾音,就像鬼沒有影子。
印象最深的一種山精叫石伯公。山谷裡隨處一喊,引起長長的回聲,村人說,那是石伯公在學人說話。石伯公經常惡作劇,喜歡藏人,藏畜生,藏東西,但是似乎怕金屬的聲音。誰在山裡失蹤,十有八九是石伯公藏起來了,村裡人舉著松明,敲鑼打臉盆,浩浩蕩蕩進山找石伯公討人……
石伯公不見記載,我翻書,覺得類似山魈。《唐韻》說:“山魈,獨足鬼,出汀州。”汀州就在我老家附近。宋人洪邁的筆記《夷堅志》,講述了許多福建山精木怪的故事,包括山魈、山都、木客,他統統稱之為五通神。宋代閩西北有許多五通神廟。我想,石伯公算得最原始最草根的一種自然崇拜。
圖騰遺蹟:福建民族融合的見證
福建以多神著稱。然而到底有多少神靈?我沒有見過統計數字,據林國平先生估計,福建民間信仰的神靈當在1000種以上。至於福建的宮廟,倒是有一個不完全的數字,據2002年FJ省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的調研報告,全省10平方米以上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共25102座,此外尚有數以萬計的小土地廟和簡陋神龕不在統計之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