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簡單科普下武勳和爵位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爵位由低到高分七級,分別是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國公)、郡王(兩字王)、親王(一字王,其中又以古時候曾出現過的諸侯國為耀,譬如秦王),大明只有五級,沒有男爵和子爵。

文勳和武勳各分十二級,這裡只列武勳,分別是正一品左、右柱國,從一品柱國;正二品上護軍,從二品,護軍;正三品上輕車都尉,從三品輕車都尉;正四品上騎都尉,從四品騎都尉;正五品驍騎尉,從五品飛騎尉;正六品雲騎尉,從六品武騎尉。

不論是勳還是爵,都是皇帝給有功之人的賞賜,此勳爵制度很早便出現在史料中,但歷朝歷代所設的勳各有不同,這種不同不僅體現在名字上,也體現在權力上,早期的勳位是有實權的,中期的爵位也是有封地的,但到了大明不論是勳還是爵,除了那份俸祿外,基本就是個名譽。

勳是為獎勵功勞而贈予官員的一種榮譽稱號。爵位用在皇家宗室身上是世襲特權,用在大臣身上是為了獎勵功臣。一般來說,有大功者封爵,尤其多用於封贈開國功臣;有一般功勞需要獎賞時贈勳,如隋代初建勳制時所說的“以酬勤勞”,這是爵和勳的區別之一。

區別之二在於,得王、公、侯之爵位可以“食邑”,並可承襲;而勳位只是一種榮譽和地位的象徵,最多也只是在服裝和俸祿上有所體現。勳與爵在待遇上的不同,可能正是勳位制度產生的原因。因為得爵者的食邑人戶只對他們納糧,而不向國家繳納賦稅,如果得爵者過多,又可世襲,勢必造成國家財政賦稅的大量流失。然而,有功者又不可不賞,於是賞賜一種地位象徵意義的榮譽稱號,自然就成了最高統治者的選擇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