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永曆十二年春正月,為了籠絡東南,永曆帝在定國的建議下,遣使冊封延平郡王鄭成功為招討大將軍,賜尚方劍便宜行事,其部將王秀奇為祥符伯、馬信為建威伯,另封原魯王政權兵部右侍郎張煌言為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由於目前雲、貴、川各級文武官員中,大多都是秦藩舊部,各處汛守當初也皆由孫可望所設,若想要出兵抗清就必須先行穩固內部。然而此事牽涉太廣,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勢必會削弱永曆政權的穩定。
這些人在多年治理地方或是行軍作戰中都表現出了不錯的才幹,積累了豐富經驗,一時半會兒間根本找不到那麼多人替換。可如果不加撤換,隨著孫可望降清,這些人又都是潛在的威脅,一旦清軍來犯,保不準他們會不會在孫可望的勸說下臨陣譁變。
在兩難的抉擇下,定國決定採用折中的辦法,並沒有展開大面積整頓,只是將部分與孫可望較為親近的十幾名文武官員給控制了起來,並將各營諸將按照軍功大小重新配屬部隊,打亂了原先的指揮系統,又將原秦藩舊部稱為“新軍”,自己舊部稱為“舊軍”,予以分別對待。
定國此舉儘管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但卻對抗清大局缺乏全面考慮,將注意力過多放在了鞏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上,更是犯了臨陣易將的兵家大忌,嚴重削弱了前線的指揮部署,引起原秦藩舊部的嚴重不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