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幾人興奮了,終於有活了,不容易啊!師姐弟四人立刻跑到岸邊開始勘測。李承乾、李恪兄弟倆連基礎數學都沒學好,如何懂得這些,李泰雖然理論跟上了蕭若雨,但沒實踐過,於是三個師弟乖寶寶一般跟在蕭若雨身後打下手。蕭若雨得意極了,向文藝保證,一座200米長的橋小事而已,一夜時間足夠出圖了!
文藝又很放心,畢竟是參與過上海船廠建設的人,於是他開始安排材料的事情,水泥現成的,沙子、石子更好弄,千號勞力不是吹的,一天就能搞到足夠的沙子、石子。鋼筋要費些功夫,直接祭出蕭家大旗,召集全金陵的鐵匠徹夜打造鋼筋。再摻雜一些毛竹、木材應該足夠了。
橋的設計很簡單,單拱式鋼筋混泥土大橋,長230米,寬20米,兩岸同時開工,採用分段式澆築。華夏在後世有一個綽號叫“基建狂魔”,原來這種基因自古就有,短短五天橋已建成。聞訊趕來的金陵刺史更是霸氣命名為:“金陵大橋”。
七天後,水泥已經定型,文藝又上去仔細檢查一番,才放心讓貨物起行。建橋的半個月時間,早已驚動了金陵滿城百姓。每天都有無數百姓過來觀看神奇的建橋過程。等文藝命人拆去木板和茅草事,一座灰不溜秋的單拱水泥橋呈現在眾人面前。通體猶如一體,百姓沸騰,紛紛走上大橋細細觀摩。金陵刺史也不能免俗,摸著水泥澆築的圍欄漬漬稱奇:“文公子好本事!不出半月便造出如此雄偉的大橋!金陵百姓有福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