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接下來的幾天,許秋和課題組的小夥伴們對《自然》初稿進行反覆修改。
終於,在週五的時候,拿到了最終的版本,不論是文章中的觀點、故事線、文字表述、圖片都經過了反覆的潤色與修改,已經臻於完美。
說起來,許秋這篇《自然》文章,從工作量上來看,屬於“小論文”,更多的是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有機光伏領域的同行們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因此,這篇文章撰寫、修改所花費的時間並不多,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前期的實驗時間也不長,只有一個多月,如果加上許秋在模擬實驗室中花費的時間,實際上的耗時應該在一年到兩年之間。
即便是一兩年的時間尺度,在CNS級別的工作中也不算長。
像CNS級別的“大論文”,比如那種粒子對撞機相關的,需要大量實驗資料支撐的論文,可能光整理資料、撰寫文章的時間就要花費幾個月、半年的樣子,實驗週期甚至要三到五年。
當然,話說回來,不管是“大論文”還是“小論文”,不論耗費的時間是多是少,只要工作本身能達到CNS的級別,重要程度那都是頂格的。
而且,許秋認為,對於有機光伏、鈣鈦礦、石墨烯之類“門檻比較低”的科研領域來說,在高檔次的期刊上發“小論文”,反而比發“大論文”更加合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