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readx;
老莊按:這是書友曹凌寫的一篇關於陸遜的心理歷程,老莊雖然對前言有些不以為然,可是對日記正文卻舉雙手雙腳贊同。讀此文,有如此讀者,深感身為作者有福,其心有慼慼焉。
晉上將軍陸遜日記
寫在前面的話
《霸蜀》一書我在開篇的時候就開始看了。老莊是個很有規律的作者,他每日穩定兩更,我也每天兩個點等更,不覺已一年有餘。書中情節偶有**,但多數時候尚數平淡,感覺就像有一個淡然的看客,在絮絮叨叨講述著三國時期的家長裡短。一件事情做久了,總難免成為習慣。因此雖知其快要完本,但今天看到“全書完”三個字的時候,心裡還是猛地一顫。最終把長長的尾章看完,徒留無盡的傷感與遺憾。總覺得有些虎頭蛇尾,但想到一句話:“結局的好與壞,取決於你何時停止。”新的晉王朝,前途並非一片康莊大道,如若真要追根究底……於是便又釋然。
再說說這篇文章吧。本文我於好些天前便已經動筆,期間數易其稿,力求完善。然筆力終究有限,有些細節(比如具體的日期)也沒有仔細核對,其中不足之處,想來也不會少的。因此,也僅供大家一笑。想來細心的小夥伴們應該已經發現,本書數次把蜀國諸葛亮、吳國陸遜和魏國司馬懿相提並論。此三人,可謂是後三國時期的靈魂人物。三人都是世家子弟,但個性卻截然不同:其中諸葛亮理想重義,司馬懿現實功利,而陸伯言則介於兩者之間。本書中,諸葛亮戲份最多,引來爭議不斷;司馬懿基本醬油,唯幾段父子情深,讓人眼前一亮;陸遜戲份不多不少,表現中規中矩,很少引人注目。然而,相較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純粹,陸遜由於其特殊的經歷,顯得更為矛盾與複雜。歷史上的陸遜,屈從於現實的同時卻難以忘懷理想,謙遜的外表下隱藏著深深的驕傲,這也是他悲劇結局的一個重要原因。本書中,老莊讓他遇到了魏霸這一明主,彌補了我心中的一大遺憾。只是作者對其心理活動著墨不多,難免使得他的轉變顯得有點突兀與難解。因此,我決定以陸遜日記的形式,透過陸遜的視角,來重新梳理一下魏霸的傳奇故事,作為我對《霸蜀》一書的總結與紀念。當然,這也是我作為一個“吳人”,對於吳將的一點私心與偏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